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卫星,「九天微星」要变「厂商」 | 星际赛
文 | 刘晓悦
近日,美国SpaceX公司又有60颗星链卫星成功入轨,众多知名机构认为随着Starlink组网密度持续提升,以及SpaceX发射与回收逐渐成熟。还有机构认为,2021年卫星互联网有望迎来发展蓝海。
SpaceX的一举一动让国内商业航天的民营企业和资本市场也绷紧了神经,尤其是卫星互联网领域,融资、扩张频频上演。
2021年初,北京九天微星完成了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(以下简称“中网投”)亿级战略投资的交割,这也是其完成的第七轮融资。融资主要用于卫星平台、载荷、地面终端的研发及产品化,加快行业应用拓展。
九天微星互联网卫星在轨效果图
值得注意的是,这也是“国家队”中网投首次布局民营航天领域,将从资金、资源等方面多维助力九天微星科技攻关能力和国际竞争力,共同支持和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。
从硬科技基金中科创星的天使投资开始,九天微星陆续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、中信证券、三峡集团、远洋资本、北京市产融平台旗下基金,以及中航产投、国富资本的投资与业务背书。
这家拥有国资背景,主营卫星整星研制及在轨交付、地面终端研制和卫星通信行业解决方案的卫星互联网民营企业,如今要布局批量造卫星,引来不少关注。
从研发走向批量生产
九天微星由三位从体制内辞职的“80后”在2015年联合创立,当时也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元年。这一年,九天微星选择入局的是卫星互联网领域。
初期的九天微星处于探索期,围绕卫星互联,从商业应用倒推到技术路线,探索商业卫星的新边疆;2018年,九天微星开始关于星座物联网的规划,同年2月和12月,九天微星分别发射了“少年星一号”和“瓢虫系列”七颗卫星,用以进行流程验证、百公斤级卫星的技术验证和卫星物联网系统级验证,这被其誉为发展道路上的“里程碑”。
基于此,九天微星行业解决方案的收入模式,以终端产品、通信服务费用、数据增值服务为主,并推出了三级终端方案供客户选择,分别是卫星模组(适用于已有设备的接入)、整体解决方案(标准化终端+应用系统)以及定制化解决方案(定制化终端)。
无疑,少年星一号和“瓢虫系列”在发射和商业应用,为九天微星批量化研制、生产卫星埋下了伏笔。
近年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成本在下降,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研发、发射一颗微小卫星的成本仍在千万元级别。而星座需要卫星之间互相联结,就要求企业必然要先部署大量卫星,这给想要做星座的航天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挑战。
2020年,九天微星要做的就是解决“发卫星烧钱”的痛点,这也预示着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。
9月1日,九天微星智能卫星工厂在唐山市正式开工,这是我国第一个落地建设的民营卫星工厂。目前,一期生产厂房主体建设已经完成,预计2021年6月底可进入生产设备试运行阶段。届时,可实现年产100颗以上百公斤级卫星的产能。除落地唐山的卫星工厂之外,九天微星正在四川宜宾筹建卫星载荷工厂。
以下是36氪浙江与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的采访实录。
论布局
Q:在您看来,2020年,对于商业航天是怎样的一年?
A:对于行业来说,是梦想变为现实的一年。正如民营航天企业刚开始时,大家都存在质疑,如今商业应用落地,商业航天从阵地战转向规模战,市场进入关键时期。
比如卫星载荷通信,从通信的各个产业链条上来讲,围绕产业的细分领域已经形成了分工协作,所以我认为2020年是产业深入到各个环节里去、为规模化战争做充分准备的阶段。
Q:那么,2020年九天微星有哪些卫星技术突破?分别解决哪些痛点?
A:2020年卫星工厂启动建设,为今后卫星批量化生产打下基础。卫星互联网大规模部署拉开序幕,卫星的制作工艺、生产方式、研制方式都需要改变。
在卫星批量化生产之外,我们在卫星平台技术上会有四方向的突破:第一是单机的芯片化,我们会提高卫星的计算能力;第二是卫星的智能化控制系统,丰富星务软件的策略模型;三是通信天线的性能突破。我们需要解决的是,卫星如何能够在同样的功率、同样的体积、同样的质量下,有更好的通信效果。这是较大的挑战;第四是在卫星的地面终端,涵盖卫星互联网领域延伸技术的宽窄方向。比如与阿里合作的云南野象监测终端,以及车载、船载卫星互联网平板终端的预研。
Q:与国家队相比,九天微星的优势是什么?
A:我们对卫星互联网的理解是,它不是传统制造业,而是行业应用服务业。
虽然星座建设要经历造星阶段,但是卫星的价值是源于为用户提供服务,它的模式应该和互联网的玩法更类似,要非常注重运营创新和市场创新。传统航天的优势表现为技术实力和体量庞大,而商业航天的优势在于多层面的灵活创新和快速决策部署能力。
Q:在您看来,九天微星遇到过哪些瓶颈?
A:创业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很多次推倒重来。比如,早期我们也曾寻找外部的卫星制造商,当时我们认为卫星不一定都要自己造,但后来发现这根本行不通。
主要原因是在现有市场环境下,外包无法保证卫星的低成本和质量可靠性。调研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卫星制造这个市场非常的“不市场化”,很多都是按预算造卫星,而并没有一套科学的市场公允价格体系。而对于商业航天来说,低成本一定是最重要的,外包卫星制造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。
另外,卫星发射后出了问题,外包合作方是不可能替你承担全部损失的,而且这种损失动辄几千万上亿元。除了经济损失,更可怕的是会大幅延迟初期发展进度,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是致命的。
论卫星
Q:曾今的“瓢虫系列”卫星已过了设计寿命,但依旧稳定运转,在您看来,“瓢虫系列”对九天微星来说有怎样的意义?
A:主要有三方面,一是“瓢虫一号”是九天微星自主研制的第一颗100公斤级卫星,验证了我们百公斤级的卫星平台能力;二是验证了我们当时物联网通信的技术;三是验证了短时间内批量化研制卫星的能力。
瓢虫系列卫星在轨效果图
Q:如今的卫星工厂已建成后,它的批量化生产周期是否会有所突破?生产的卫星量级是否会有改变?
A:时间方面,卫星从单机器件进来到出厂大概是30天左右。
量级方面,卫星工厂采用柔性生产,灵活化批产50公斤到700公斤卫星。
Q:卫星工厂建成后,是否会在其他方面体现商业价值?
A:当然。除了我们自己的订单会在卫星工厂里面进行总装测试,同时,卫星工厂还可以对外提供服务,比如开放给其他有需要的商业卫星公司。此外,也会联合垂直行业客户,依托工厂开展卫星技术与应用的研发。
论未来
Q:在您看来,卫星互联未来会是变成什么样?
A:我认为卫星互联网是未来十年商业航天最大的机会。
当前5年属于狭义的卫星互联网,即用卫星网络去解决无基站覆盖地区的通信需求;未来十年属于广义的卫星互联网。卫星作为天上的铁塔,搭载各种载荷和传感器,组网形成太空中的分布式计算平台。通过与5G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结合,其应用场景会空前丰富:搭载5G的载荷,可以满足宽带通信;搭载摄像头,就能实现遥感;加上导航增强,就能支持自动驾驶。最终形成海量的时空大数据,服务智慧地球。
Q:未来是否会有更多民营企业进场?
A:我觉得进场肯定会有,只是说以什么样的定位来进。比如卫星互联网领域,从卫星研制、卫星零部件的供应,到卫星发射和测运控,最后是下游的地面终端和行业应用,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市场发展,会出现贯穿产业链主要环节的核心供应商。
Q:是否可以给未来入场的卫星创业企业一些建议?
A:对商业航天来说,卫星发射成功,仅仅是个开始。卫星的载荷、地面终端、应用系统、测运控必须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,最终实现整个商业闭环,为用户带来经济价值,才能称为真正的成功。所以,对卫星创业公司来说,单纯能把卫星造好发上天是不够的,还处在这个阶段的卫星创业公司是非常危险的。我觉得这是商业航天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。
如果您深耕空天信息产业多年
也希望外界了解公司2021最新进展
欢迎与我们联系
我们将会从中挑选优秀的创业公司进行报道
我们与您的距离
只剩下一个二维码
↓↓↓
发现未来独角兽,项目BP发过来!
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,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,参加36氪浙江的“未来独角兽活动”,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:zhejiang@36kr.com,我们会及时回复。
36氪浙江——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!
浙氪观察:电竞 | 云服务 | 牛年浙企IPO深氪对话:川速微波 | 鲜丰水果 | 穿越千机投资人说:赛智伯乐 | 普华资本 | 元航资本浙氪一周:第75期(0124)| 第76期(0131)| 第77期(0206)| 第78期(0221)浙氪现场:2020文旅峰会 | 第二届萧山人大会 | 2020空天信息大会 | 首届西商大会星际赛:开篇 | 国星宇航 | 泰瑞数创 | 航天宏图 | 中科宇图 | 深蓝航天 | 千乘探索 | 航天驭星 | 星河动力